西门子中国研究院院长朱骁洵博士
这次跳槽对朱骁洵来说是一次职业转型,但他认为这个转型是自然发生的,因为做研究到做产品只不过是“End-to-End”(端到端)的一个完整流程,二者其实不分家。而当他还在美国留学时, 曾经跟从西门子普林斯顿研究院的科学家实习了很多年,学习编程。这段少年时的经历也让他对西门子颇有好感。 同样是在2014年,西门子也迎来一次公司的战略转型:卖掉家电业务,发力数字化业务。在截至今年6月30日的最新季度财报里,西门子称,它的实体业务(Industrial Business)利润额增长了2%。其中,数字化工厂(Digital Factory)业务营收同比增长12%,利润额同比增长54%。而天然气与电力板块营收同比下降21%,利润额下降56%。可见,数字化业务的快速增长部分抵消了传统能源业务盈利能力的大幅下降。 可以看出,2014年确立的数字化转型已经让西门子获得了商业回报,于是它在今年又提出一个新战略“公司愿景2020+“。朱骁洵认为,是否能获得商业回报是检验创新的一个量化标准。“创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痛点。我帮人解决了痛点以后肯定是要有回报的,回报越多就说明这个痛点解决得越好。” “但研发不应该被资本驱动,而是为最后的价值驱动。做技术的人首先要想清楚,这个东西如果你做成了,它的意义在哪?” 朱骁洵说,重视技术的社会价值正是他欣赏西门子的原因。 提到最近被国内外互联网巨头炒得火热的云业务,朱骁洵表示,目前的云计算玩家大多是做纯软件的,可以做大量的数据采集和分析。“那然后怎么办?东西得落地,落地靠硬件,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很有信心。”朱博士说,西门子有最好的硬件安装基础(install base)、客户渠道和质量稳定的硬件产品——“这才是最后真正对用户产生影响的东西。因为用户要的不是PPT,而是直接能够改变它生产状态的产品。”